查看原文
其他

二战人大国际法考研上岸:在即将毕业时,我猛然发现我好像什么都没有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这是去年也即2022年上岸的师妹的一篇经验贴,在最近梳理后台草稿箱的时候猛然发现,竟然堆积了这样一篇感人肺腑的经验贴,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发出来。当很多人本科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青春留给咱们的,只有继续努力和奋斗,继续加油干,是我们最大的拥有。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本人本科就读于某普通211的法学专业,两年均报考人大法学院。一战放弃法考,考研复试被刷,二战选择双考且同时上岸,具体分数如下:



考研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法考:客观209+主观116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从具体分数可以看出,我本人既不属于高分选手,也不属于拥有强势学科可以为总分兜底的优秀选手,但所幸我本人失败经历丰富且总是勇于尝试各种学习思路与方法,回首这两年的学习我也总结了些许心得与体会,故以此文浓缩整理我的这两年备考路,以期为23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层面的干货。同时前排提醒具体的经验贴不可能普遍地适用于所有同学,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斟酌选择。由于我本人虽然二战但分数增幅并不明显,所以这篇经验贴的重点主要聚焦于双考经验与规划以及国际法专业的备考思路,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阅读。




二、贯穿始终的学习习惯

之所以在经验贴的开篇就介绍学习习惯是因为我一直认为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专注学习的状态,所以我将先介绍一些贯穿我本人备考始终的小习惯,希望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些思路。



(一)每日规划与总结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从下两幅图可以看出,备考两年间我的每日规划与总结也更加的丰富与完善,其中每日总结部分是第二年选择知行后在师兄师姐的打卡活动具体要求下进行的添加和完善。

我一般会在洗漱和吃早饭期间在脑海里回忆昨日的进度并初步规划今日的学习计划,在到达图书馆或在书桌前就位后在备忘录中做好今日规划,并在每晚结束学习后进行记录。

做好每日规划和总结一方面能直观地反映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进度,方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完成复盘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摆脱焦虑,避免陷入“今天好像什么都没做”思维误区。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最开始做这项工作,尤其是刚开始备考考研时我们难免会错误地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率,出现任务无法全部完成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事情,无须为此感到焦虑,我们只需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并尽力做到专注学习即可。

(2020年每日总结)

(2021年每日总结)




(二)善用计时软件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由于我本人一直使用的是番茄to do(不是软广和推广!!),所以在这里以此为例。除了所有计时类app都有的学霸模式等强制锁机和强制关闭所有娱乐类app的功能外,番茄to do中最高效的功能其实是设置循环时钟。我一般习惯于设置55min+5min的时钟并以循环两次为一组,即学习55分钟后休息5分钟并将该过程循环两次。由于app在5分钟倒计时后会自动开启下一轮55分钟的学习倒计时,这样就可以强制我们继续学习,避免我们在此间隙玩手机或摸鱼,使我们在劳逸结合的同时又保持专注学习的状态。




(三)借小任务进入学习状态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在早、中、晚三个学习时段刚开始时,我们往往难以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我一般固定在这三个时段背英语单词、读外刊和做一道专业课题。一方面这些任务耗时并不长,完全不会影响后续其他任务;另一方面,不同于整理笔记等抄写类任务,这些任务都要求一定程度的专注度,它们往往更能使我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全年学习规划记录与资料

虽然二战选择了居家备考,但我个人感觉居家备考的效率远不如在校期间,我也不认为可以将双考上岸的结果全部归功于第二年的努力。所以这里我只想尽可能真实、完整地分享我这两年的学习规划,因为除了少部分极其优秀的同学,我们大部分人都很难真正按照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希望大家在备考期间不要太过焦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就好。当然,由于以下只是我个人的学习记录,所以不免有不恰当的地方,希望我犯过的错误能使同学们注意和警觉。



(一)一战期间学习规划记录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以上就是我第一年的学习与记录,其实从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会尽可能地从两方面评价我的学习规划,希望能给诸位备考的同学们提供帮助。

1、可取之处

(1)利用法考课程促进考研专业课的学习。从我的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民刑以及法理部分章节我是参考了法考的讲义和课程来学习的,由于第一年我没有报名任何机构的任何课程,所以在备考过程中难免对很多知识点感到困惑,尤其是法理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但对于理论法三门科目来说,如果某个知识点我当下读不懂,那我会清晰地知道这个地方我读不懂,而应用法三门科目却很容易使人陷入“这个我读懂了”的思维陷阱,在实际应用或做题时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分不清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借助法考课程理解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点,在此之前我的担忧一直是法考课程是否会占用考研的学习时间?法考刑法的理论和考研刑法的理论是否会冲突?现在看来这些问题其实都不算问题,但在当时我确实为此苦恼了很久很久,这可能也是关于考研的信息差给我带来的影响吧。

因此,我建议各位同学哪怕不参加今年的法考,也一定要去听一下应用法部分的法考课程,特别是没有报名过知行课程的同学,如果时间不够充足的话,至少也要听完民总、物权法、合同法、刑总、刑分重点章节(比如人身犯罪和财产犯罪相关的罪名)的课程。一方面,法考课程一般有以核心知识点串联课程的导向,而考研专业课课程一般更强调知识的体系性。例如,在有关合同的效力体系以及合同无效之后的处理这个问题上,法考的课程授课可以更贴合法条和实际案例地进行讲述,同时也可以跨越性地连接问题的出现和纠纷的解决等多个板块,它能更直接明了地突出高频的重点考点,而这一点可能是考研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难以直接体现的,因为学硕专业课备考过程中始终会将“体系化思维”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法考课程的授课方式就决定了它更能吸引考生,法考的实践需求导向决定了法考课程必须包含很多案例,相较于纯理论的专业课,它更吸引考生学习,也能让同学们在案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尽早开始专业课背诵工作。由于我没有报名机构也没有参与机构的教学课程,所以很多时候对专业课的知识点比较困惑但又没有解决途径,所以我的笨办法就是背诵,在背诵中理解,在重复中记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其实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在第一轮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法治”的理解只限于教材中提及的法治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那句经典的名言,我甚至难以理解“法治的逻辑形态”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在后来的一遍遍的反复和背诵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法的统治”和“良法善治”之间的区别,在某一天复习到法的实施那一章节时,突然深刻领会到法治原来真的是动态贯穿法的运行全过程的。

我认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最开始的阶段大多都是被动接受又似懂非懂的,只有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天会灵光一闪顿悟某句话某段材料某个知识点,而自这之后我们才永远不会遗忘这个知识点,因为我们已经彻底理解它了。诚然,背诵和重复是个笨办法,但我认为它远胜许多所谓的“技巧”。

2、不足之处

第一年备考中,除了考前心态崩溃(后文另附板块)这一部分原因外,导致我失败的最大原因其实是在于量的重复未促成质的提升。这一点在应用法三科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民法的初试考察中。如前文所述,应用法学的科目的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已经懂了某个知识点的思维陷阱中,我在第一年的备考中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我用学习理论法的方法学习应用法。虽然我听了民法法考的课程,也读了张翔老师民法的讲义,但我更多地是用背诵的方法去学习,即侧重掌握某一知识点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要件等,这样复习下来后,我很明显地感觉到疲惫和困惑,所以后期背诵时我很多时候会背诵法考讲义上的知识点,而非回到课本和自己整理的知识框架。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提到某一知识点的概念时我可以直接作答,但是如果考察“言之有理即可”类的需要分情况叙述的案例分析题时,我往往难以有逻辑地作答,因为在上一阶段的复习中我畏难选择了背诵法考讲义而又没最终回归课本,所以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框架。结果证明侥幸心理不可取,21年初试民法案例分析题考察了合同的效力相关的问题,并要求多种观点讨论,可以说民法的失败提前宣告了我第一年考研的失败。




(二)二战期间学习规划与记录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由于六月份之前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准备毕业相关事宜,所以我的二战双考路规划不是很合理,整体的基调甚至可以用“慌乱”来形容,但非常幸运的是最终也通过了法考,所以这里还是列出具体的学习记录,希望能缓解大家的焦虑情绪或对双考的同学们的后期学习提供帮助。

可以看出来我第二年的备考过程并不如第一年那样井然有序,整体上来看是很慌乱的,如果没有第一年的积累可能最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我一直不太认为我的经验贴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里依旧简单只分析一下可取的思路和方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关于法考与两考规划

(1)选择老师需谨慎

虽然所有法考经验贴都会强调选择老师是很个性的事情,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和考研专业课适配,个别科目选择特定的老师可能会更加高效。我的建议是:民法选择李建伟老师,刑法选择柏浪涛老师,商经知选择刘安琪老师,行政法选择李佳老师。其他的科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三国法课程我推荐杨帆老师,但考前聚焦我推荐殷敏老师(殷老师这两年押题命中率更高)。

(2)抓大放小,性价比至上

从我自己的备考时间分配上来看,民法、刑法、诉讼法以及商经知(指公司法和知产部分,小法我都基本放弃)用时较多,且题目基本都完整刷过一遍真金题,其他科目基本只是挑选重点章节复习或是直接用竹马app刷近年真题。接下来我会详细分析这一选择思路。

首先,我认为理论法部分只要认真跟随知行的讲义和课程完成了学习,那么就基本可以应付法考理论法部分的题目了。从我在各平台评论区的观察来看,法考理论法部分最难的章节应当是法理学部分的法的本体、法的运行相关章节(对应法哲学、法实证论的部分),宪法学的宪法的基本理论、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相关章节,这两科的难在于理解上或记忆上的难(法史的难一般在于同学们都不重视法史,所以没背就答不上来,不过法史性价比不高,这部分不强求,随缘即可),但是这部分一直都是知行理论法课程的重点,人大蓝皮教材这部分的难度我认为也是高于法考教材的,所以我认为这部分没必要额外花很多时间准备,通过竹马app刷重点章节的题目即可。

其次,民、刑、诉讼法和行政法的正确率基本确定了法考的通过率。一方面,这些科目的分值天然地决定了它们是通过考试的关键,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民法、刑法和诉讼法与他们考研应用法七选三的科目相重合,这部分的法考课程的学习可以更有助于考研专业课的学习。比如,柏浪涛老师在讲授财产型犯罪时对行为结构的分析也可以应用到考研刑法的作答中。

最后,作为通过型考试,成功通关的密码并不在于做对那小部分的高难度的偏难怪题,而在于精准把握基础题及其细节。参加了2021年法考的同学们可能都对此有所体会——商经知依然“C位”出道,但不会做那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有关环保法等小法的题目并不影响我们是否能通过客观题,因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做不对,对于这些小法,我的建议是听一遍课看一遍讲义大概有印象即可,切忌在这些小法上过多浪费时间。

(3)化繁为简,回到讲义与真题

市面上目前有很多法考辅导机构和老师,每一位老师在主客观阶段都有非常非常多的课程,各种精讲班、内部班、私塾班、冲刺班、真题班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陷入“听课陷阱”,如果盲目听各类课程而最终又不回归讲义和真题,那实际上是无法检验我们真正的学习状况的,同样会陷入“这个知识点我已经懂了”的思维陷阱。对于真题也是同理,很多经验贴会提及刷了几本或几遍真题,我认为这样效率也不是很高,毕竟我们的目的是搞懂知识点,而不是把以往真题的正确率刷到100%。我认为在发现错题后及时回到讲义,仔细重读这个知识点直至想明白做错原因,比反复刷同一道题更有意义且高效。

(4)抓住现在,不要预支未来

在第一年的考研备考中,可能性格使然,我本人属于那种如果不经过一轮轮循序渐进式复习就容易焦虑、恐慌的考生,比如,在刚开始看法理学教材时,我对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我最终的选择是把问题搁置并等待下一轮复习时解决,将现阶段的问题的出现原因归结于我对知识点不熟悉并期望这些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解决。老实说,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正确,毕竟一时的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也会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在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前,我们会对自己实际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产生怀疑,这将导致我们越来越不自信和焦虑。

接下来我们回到法考,对待法考和双考时间规划这一话题,知行一贯的思路是“冲刺客观题,随缘主观题”,即尽力备考客观题,主观题则考前集中抽一周时间备考即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许多师兄师姐会建议在暑假时将时间和精力向法考的备考倾斜,这样的建议并不是说考研专业课的备考在这阶段不重要,而是因为暑假后我们将不会再把大块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法考上,直到考研结束前,我们的重心都将在考研专业课上。这样的备考思路就要求各位同学们在法考的备考中做到一轮高效掌握知识点,不走回头路。哪怕我们只听了一遍课,看了一遍书,写了一遍题,也能保证通过法考,所以在备考中切忌盲目和其他同学对比复习进度,也不用过分焦虑考试将近,我们的任务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忌把问题留到将来,或是下意识将问题留到“下一轮备考”过程中。

(5)随缘主观,但自信答题

虽然通过客观题已经算有所收获了,但以随缘的心态参加主观题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主观题,只要客观题备考阶段足够扎实,那么通过主观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于每位同学对每一科目的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这里我依然不提供普适性的规划,只是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同学们灵活采用。

从其他决定双考的同学们的经验贴来看,在主观题考试前后会出现一次考研弃考高峰期,我本人其实也经历了这一时期,大概时间是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结合我的学习规划记录可以看出,我的考研专业课备考其实开始得比较晚,因此在考完法考客观题后,我一边焦虑于主观题,一边焦虑于甚至第一轮都没有过完的专业课,这样的焦虑情绪在客观题出成绩后达到了顶峰,因为我潜意识里已经觉得相较于考研,法考已经是风险更小的选择了,只要我全力备考我一定可以通过主观题拿到A证(如果有居家二战备考的同学,应该能理解我这种迫切的心情吧,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压力,但我总想有些东西可以为我“兜底”),但是继续选择双考那我可能会面临双考均失利的结局。

在这样焦虑的心情下,我潜意识开始为主观题做准备却还试图掩饰我已经把重心转移到法考备考上的事实,比如我开始看向高甲老师每日在微博更新的带背或往年真题分析(备考过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这样的视频时间都不短,如果科目一多,往往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但我在给师姐做每日学习打卡时却将其归类为长时间备考考研专业课后转换思维的休息方式,甚至我给自己的心理暗示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很感谢师姐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并反复强调了考研的重要性,让我正视了我的问题,不然我在十一月份可能就放弃考研了。

所以对未来可能像我一样陷入这样的焦虑陷阱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客观题出分后登陆竹马法考的网站,然后在系统内全真模拟某一年主观题真题(可以不做中特法治部分),然后根据网站给出的分数和批改情况决定主观题备考规划。比如,我在十一月初做完了两套往年真题后发现分数其实还可以,所以就暂时放弃了准备主观题,最后在考前五天左右重新开始冲刺主观题,这里的建议是听一下李建伟老师考前冲刺课、柏浪涛老师考前十题(时间可能来不及,尽量保证模拟一两套,以及十题题目均看一遍)以及左宁老师的法条定位课(必听!这两年刑诉法题目基本就是能找到法条就能拿分)。其他科目老师均会出 “考前N页纸”汇总知识点,可以不看冲刺课直接背知识点即可。中特法治部分我看了杜洪波老师的答题技巧班,但个人感觉在去年的作答中我更多使用的是考研专业课的作答技巧,所以在这里对课程就不作评价,但是“考前N页纸”还是要背一下的。

最后的最后,我个人认为自信和冷静地参考也同样重要。当你真的身处满是键盘敲击声的环境、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阅读大段大段文字时,沉着和冷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事。当我看到中特考题是“十四个坚持”,尤其耳畔还是其他同学持续不断的键盘敲击声时,我真的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因为我根本说不出具体是哪十四个坚持,最终我也只是凭着印象和考研专业课的知识,结合材料写了四五点出来。但我做的最正确的事也就是不受干扰地完整作答了所有题目,可以说参考主观题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锻炼了我临场答题的心态,看再多的经验贴、学习再多的心态调整技巧可能都不如切身参加一次这样的大型考试,因此我建议考研的同学也报名参加法考去体验一次国家大型考试的氛围,或者就将这次考试作为考研的模拟。

2、二战考研的疏漏

除了备考时间分配不合理带来的专业课备考时间不足的问题,我的二战成绩单也反映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在这里我也简要列明一些我自己的反思,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警觉。

(1)公共课的“不进则退”

纵观我两年的公共课成绩单,可以发现我考得都很一般,但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发挥很稳定。由于具体的时间规划、学习方法等之前都有高分同学专门撰写过推送了,所以这里我简单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想法。

首先,做政治选择题(如肖1000)切记最终要回到精讲。我第二年开始政治学习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从我的记录表可以看出我是没有通读过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而是直接从肖1000开始入手的,这就导致我做选择题时障碍颇多,且做错的题不能深刻理解错误的原因,因为我在基础知识部分掌握得就不牢固,所以后期经常混淆相似知识点就是很常见的事了。为了节省时间而跳过精讲精练,后期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回到精讲精练,可以说是非常没有效率的事了。

其次,阅读外刊时不要为了读外刊而读外刊。一直以来我将读外刊放在“发现熟词僻义”以及“锻炼分析长句结构能力”的地位上,但当我每天重复读外刊的时候,却发现我只是习惯读单词与句子,而不是真正读文段的意思和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我根本没过脑子。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生词太多、句子结构太复杂所以不自觉就走神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并没有真正掌握阅读和分析材料段落并提取大意的技巧。针对前者我的建议是把外刊原文导入欧路词典app再阅读(可以直接点击单词查询词义,也可以翻译大意,具体如下图所示),针对后者我最终也没有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能仍然需要向英语好的同学学习、借鉴。不过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读外刊原文的意义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希望同学们不要盲目迷信外刊,我们最终着眼点仍是历年真题。

(2)专业课失分明显

很多二战的同学写经验贴都会提到“空杯心态”,这确实很重要,但很多时候“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我也是直到在考场上写法史那道论述题时才突然深刻领悟,原来我并没有真正抱着“空杯心态”完成复习任务,我那降分明显的理论法成绩单就是证明。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尤其是二战或N战的同学们,一定要通过考前全真模拟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只有在考试那样紧张的状态和氛围下还能顺利作答才是真正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我这两年考研在实际考试时都没有很好地分配三科作答时间,宪法和国际法的作答时间都只有三十到四十分钟左右,这无疑会影响我最终答案的完整性,希望同学们以我为鉴,尽可能多进行几次考前全真模拟。




四、国际法专业初试备考思路与建议

相较于其他热门学科,我们国际法专业的初始备考经验贴确实较少,甚至有的国际法上岸的同学七选三也没有选择国际法,因此在我的备考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着前进,也犯了许多错误,在这里我结合自己或失败或成功的经历和大家简单谈谈我对于国际法备考的想法,也欢迎各位同学和我进行交流。



(一)有详有略,忌平均发力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从2017年试题改革以来,国际法专业初试的考察范围都在国际公法以内,虽然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只复习国际公法部分,但真题实际上给了我们着重强调国际公法的信号。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更谨慎地对待国际公法的重点知识点,尤其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国际法、国际个人法、领事和外交特权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以及国家责任法等章节。当然,人权作为现今大热的国际话题,也可以作为答题“万金油”使用,且这部分知识和法理学关于人权的知识点可以互联互通,同学们可以灵活运用。



(二)体系性思维,但并非只有体系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在我第一年的备考中,我始终贯彻“体系性思维”,但我却只掌握了“表”,而没有掌握“里”。从我在margin note上整理的国际公法知识框架图(见下图)可以看出,我的知识框架其实只是课本每章每节标题的概述罢了,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我相信这样的错误很多同学都犯过或正在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好意思哈 开了护眼模式所以有点绿)

我认为,我们强调“体系性思维”不仅仅是用在后期梳理和背诵知识点上,它同样可以适用在国际法专业知识点的“先理解”过程中。比如说,虽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者都带有“国际”二字,但三者的“国”的范围却并不相同,这是因为这三者各自的主体也不尽相同。相较于其他部门法,国际法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无法照搬其他学科的复习思路,在开启每一科的复习工作时,最好先厘清其各自涉及的话题范围,然后再简要梳理每科的重点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在繁琐的知识中迷失自我或混淆相似概念。

在完成了“先理解”的工作后,后期背诵记忆阶段也请大家谨记回到具体的知识点、回到讲义和教材,而非悬浮于所谓的“体系”或“知识框架”之上。知识框架可以有助于我们检索和对比知识点,但我们的背诵任务务必要具体到知识点本来的样子,这也是我第一年失败后总结的最深刻的教训。



(三)抽丝剥茧,跳跃于不同章节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从近些年国际法专业初试真题来看,人大老师很喜欢跨章节对比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22年初试考察的对比引渡和国家管辖权的异同。对于这类问题,可能乍一看会没有解题思路,但同学们可以抽丝剥茧,从介绍二者基础概念到从不同角度对比二者异同,这样的过程不仅考验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考验同学们寻找分析问题视角的能力,但这样的能力不能速成,需要同学们逐渐进行积累,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记录老师们论证或叙述的角度,以丰富自己的答题思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并不认为国际法专业的初试题目很好作答。




五、结语与一些其他的话

可能因为本科并不是五院四系也不是知名985,且在校期间我对各类活动积极性也不是很大,所以在即将毕业时,我猛然发现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因此在第一年备战考研时我的内心是极度不自信的,所以焦虑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我,可以说第一年复试专业课面试被别人逆袭和我的心态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在第一年失败后,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那些复试被刷的同学的真实心情,尤其是看到机构在考情分析贴里甚至会单独提一下我的初试分数和我复试被刷的结果以证明国际法专业不太热门,不过这都是已经过去的事了。

在熬过出拟录取名单的那个月后,我反复思考后决定再试一次,做出这个决定当然不是因为那些所谓的遗憾与不甘,我只是想再给我自己一个机会,一个靠近我理想中勇敢且坚定的自己的机会。当我终于想明白这件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平和地面对自己,学着和自己成为朋友。这也是我想对那些心态不是很好、不是很自信的同学们说的话,不妨把考研当作认识更好的自己的机会,抛开那些自寻的烦恼和压力,勇敢地前进吧,你背过的每一页书,写过的每一道题最终都会告诉你答案。


人大法学考研2023经验分享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

一战考研人大诉讼法状元:根本赢不了,我听不懂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人大国际法状元:踯躅中追寻光明,不觉帐中灯焰墨顶丨状元有话说

万字长文详述人大民商法考研上岸经历:构建知识体系,打通学术脉络

本科西政,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395分丨何妨吟啸且徐行

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

九月末保研转考研,一战上岸人大知产丨规划、耐力跑与冲刺

本科法大,考研上岸人大知产:普通人的平稳考研路

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普通学生的人大法学考研实录:不必人云亦云

二战上岸人大法理学: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复试第一:做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总分398分位列全部专业学硕第一名,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华政,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丨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

本科中南财,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知产|德语二外生的探险之旅

放弃保研北大STL后,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国际法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揭秘理论法学140分的真相:人大法学考研理论法学复习功法

本科中国政法大学,一战考研上岸人大刑法学丨日拱一卒,不做狡辩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世间第一流丨四非一战双考人大法学硕士理性复盘帖

本科深大,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律史: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丨状元有话说

二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二战考研上岸人大诉讼法丨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从茶山刘到中关村的两年旅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二战考研上岸人大经济法: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三战人大宪行学硕上岸:希望大家努力捱过寒冬,迎来人生的春天
本科人大财金,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行百公里者半九九人大法学考研英语单科85分,两万字详解考研英语备考攻略

一战考研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购买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长按识别微店二维码,关注新品上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